先上結論: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985高校營銷專業畢業,之后一直從事營銷工作近10年,從基層營銷專員到營銷總,目前互聯網教育行業,我應該還是有資格認真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多次跨行,所以用自己的營銷思維體系做過很多行業分析,也接觸過很多中小老板和營銷總——真正具備體系化營銷思維的人,鳳毛麟角。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大部分人都會說:
營銷專業就業面極廣,就業率高。畢竟只要有企業的地方,就有營銷的需求,無論是產品、服務,企業最終都要和顧客發生關系。所以,是家公司都需要營銷人才。往細了說,崗位上可以從事市場調研、商業分析、營銷策劃、廣告策劃、市場開發、商務拓展、營銷管理、銷售、客戶服務、公共關系、品牌、運營、咨詢等工作,行業上更是無所不包。
而我卻更想和諸君聊聊問題背后隱藏的錯誤認知。
為什么很多營銷專業的同學沒有大鵬展翅,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因為他們對營銷的認知是錯的,且不曾下苦功夫。
關于大學專業的大眾認知,90%都是片面偏頗的,還有10%根本就是錯的。你學計算機,女神喊你上門修電腦;學城市管理,那就是城管專業戶;學物流,那可以去當快遞員;學考古,盜墓是好出路;心理學,算命的(簽字一算,命中缺錢)。建筑學,怕是要在工地搬磚。
先說說
大眾對市場營銷專業的認知誤區:
1、
市場營銷就是銷售/推銷。
2、
營銷是營銷部門的事,與他人無關。
3、
市場營銷是萬金油,看起來好厲害的樣子,學了等于沒學。
網絡圖片,侵刪我們逐條反駁:
1、德魯克(大師中的大師)先生說:
市場營銷的目標就是讓銷售變得多余。市場營銷的目的就是去很好的了解和理解顧客以讓產品適合顧客并實現自我銷售。理想情況下,市場營銷應該讓顧客產生購買意愿。隨后需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足夠的產品和服務。
我們甚至可以
從時代發展來看營銷觀念的變遷:
在商品短缺年代,只要你有產品,就能賣得出去,根本不用考慮營銷,這是
生產觀念;
后來隨著社會產能供給增加,產品多樣化,消費者會更傾向選擇質量好、性能優、有特點的產品;這是
產品觀念;
隨著社會發展,產能過剩,產品賣不出去,企業不得不去銷售推廣,這是
推銷觀念;
而
營銷觀念則以顧客為中心,不僅為產品尋找合適的顧客,還要為顧客打造合適的產品,在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環節,就已經以營銷觀念來做指導了,通過所有環節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而不僅僅是銷售環節。因此,營銷并不是銷售,銷售是營銷第一部分。
2、
營銷是公司所有人的事(這里不是指讓大家去做銷售)。只有當所有部門齊心協力實現顧客目標,營銷才能成功。市場部研究市場需求,設計部根據市場需求設計合適產品,財務部提供適量資金,采購部購買優質原材料,生產部按時制造好產品;財會部核算產品合理的盈利能力,然后銷售部臨門一腳,為顧客提供最佳解決方案(產品/服務)。
合格的營銷人員必須能跳出自身職位的限制,用體系化思維,以其他部門管理者的方式進行思考,這就是為什么市場營銷還同時學習經濟學、工商管理、財務、會計、組織行為學、心理學多學科的原因。
你開車的時候,視線不在車里,不在車輪子上,而是在車前方。3、接下來重點批判“營銷專業是萬金油”的說法。
營銷要學習的課程比較多,因此給人博而不精、廣而不深、學點皮毛的印象。《中庸》有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也是國內許多高等學府的校訓。請問,學完大學物理專業,能造原子彈不?難道學了金融,就能避免金融危機?學了國際貿易,就能操盤貿易戰了?
一切學問,哪有不下苦功夫的道理。認為要學的太多了,干脆不學,或是應付著學。等于還沒開始就結束了(老司機開車的感覺)。連博學都談不上,怎么篤行啊?沒有篤行,自然就覺得沒有作用了。
胡適說: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老司機又開車?)。好好學習理論知識,沒有系統理論知識的營銷人,天花板非常明顯,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營銷管理人員,都會進修MBA的原因之一。
其實
營銷專業,有點像MBA的低階版。你畢業后,沒有處于足夠高的位置,所以覺得所學的宏觀環境分析,產業鏈情況,競爭對手分析,SWOT分析,4P策略(產品 價格 渠道 促銷)都像是紙上談兵。可笑的是,那些做到經理/總監/總經理的人,卻又覺得自己特別需要補充這些知識,于是進修MBA。
你能以領導的視野和思維去解決問題,你才有可能成為領導。你畢業的時候可能只是銷售員,每天按公司話術領導安排拜訪客戶推廣產品,常常吐槽我們產品不夠好,價格不夠便宜,促銷活動和優惠都太少;有一天你成為經理,你開始要考慮我們所處的競爭環境,各部門的協調溝通,也逐漸明白產品價格促銷都不是制勝的關鍵(除非拉開十倍差距);后來到總監職位,你更是能從顧客價值去思考問題,從而重新定義自己所處的市場,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周邊的環境,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然后系統性的制定公司的營銷戰略和策略。
多年的營銷實踐和帶徒弟經驗,我覺得,
大學4年的營銷,關鍵是要建立自己的學科體系,有了系統全面的營銷框架,然后在社會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強化它。沒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導,容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如何建立自己的營銷體系,這里只是簡單說兩句,可以點贊,關注我,后期我再專門寫文章論述。
科特勒的《營銷管理》是教科書大神般的存在,體系性很強(119.7萬字,有點枯燥,做好心理準備),可以直接從中提煉要點,拼湊成自己的體系(比如先宏觀pest模型,然后產業鏈中波特五力模型,再到內部分析swot,接著戰略定位stp,之后微觀策略4p,最后深化每個p),然后每個要點單獨展開學習,同時建立每個點的小體系,再反過來修正自己的體系。這種體系建立和修改,是處于動態迭代中,時刻進行著的。
十年之后,可能能做到體系為我所用而不受體系框架的束縛。
有陰影的地方必然有陽光,對于某事物的誤解,往往也源于某事物的部分特性,以至在傳播圖中被歪曲。
錯誤認知之中,往往蘊含機遇。任何一門學問,都不存在輕松與速成。歡迎報讀市場營銷專業。
有跨行想法的營銷伙伴,可以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如何利用營銷思維成功從傳統藥企跨行互聯網,并用3.5個月完成去年全年銷量。我如何成功跨行,并用3.5月完成全年銷量?
剛入門的營銷人,如何提升自己。營銷人的自我提升。
隨手點贊是知友的自我修養~
歡迎
關注我,共同探討營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