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貢獻了全印度10%的工人崗位,征收所得稅的40%,征收關稅的60%,中央征收特許權稅的20%,印度對外貿易的40%,和400億印度盧比(90億美元)的社團稅。許多印度金融機構將總部設在孟買南區,包括孟買證券交易所、印度儲備銀行、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印度政府造幣廠。許多外國銀行和金融機構也在這個區域設立分支機構。
直到1980年代,孟買的繁榮很大程度上依靠紡織廠和海港,但當地經濟已經變得多樣化,包括工程、鉆石拋光、衛生保健和信息技術。孟買作為邦首府的身份意味著邦和聯邦政府的雇員在該市的勞動力中占很大比重。孟買還擁有大批不熟練和半熟練的勞動人口,基本上只能依靠充當叫賣小販、出租車司機、技工或其他藍領職業謀生。港口和航運業直接或間接地雇傭了大批居民。
娛樂業是孟買另一個主要的雇主。印度大部分重要電視和衛星網絡以及主要出版社都將總部設在孟買。印地語電影業的中心寶萊塢,連同它的最大的攝影棚也都位于孟買。 馬拉地語影視業的基地也位于孟買。
孟買作為印度的商業首都,它和印度其余地方一起見證了1991年經濟自由化以來的金融和IT、出口、服務業的繁榮。孟買的中產階級在這次繁榮中受益,并推動了隨之而來的消費繁榮。
孟買每年生產的棉布、棉紗行銷于國內外,在東南亞市場享有盛譽。孟買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港,有u201c棉花港u201d之稱。
孟買的GDP總量大概在1450億美元左右,約為上海的65%,印度當局提出了u201c讓全世界忘記上海,記住孟買u201d的城市發展目標和口號,以此想在經濟上與中國大陸進行一番較量。孟買的總體發展水平、發達程度、商業繁榮程度仍遠不及上海,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落后于中國北京,和絕大部分沿海城市包括臺灣地區的臺北,和香港的差距更是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