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基本實行的是閉關鎖國的貿易政策,只有在廣州有一個通商口岸,還是受到官府嚴格管制的。一直到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后,才被迫開啟了五個通商口岸與英國及其他西方列強貿易貿易的商品是:主要是絲綢、瓷器、茶葉。這些都有大宗貨物的出口,而且可是說是行銷全球,在美歐、亞洲和歐著都可以看到他們。中草藥的出口局限在亞洲。清朝出口貿易的產品局限性還是很大的,基本上都是這些只經過粗加工的初級產品。1、清初,為隔離東南沿海的反清武裝,朝天頒布u201c遷海令u201d,實行較明朝更為嚴厲的海禁政策,山東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內遷。 2、康熙帝在位的中期,因局勢趨于穩定(臺灣收復),下令取消海禁,重開海外貿易,并指定在廣州、漳州、寧波、云臺山(在今南京)設立海關,允許外國商船前來貿易。 3、乾隆年間出于對西方勢力的戒備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態乾隆帝決定實施閉關鎖國政策,規定外國商船只能在廣州一地通商,而且須遵守種種限制。并規定洋商不得直接與官府交往,而只能由u201c廣州十三行u201d辦理一切有關外商的交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