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道教是中國本土創立的宗教。春秋時期(約公元前六世紀),老子創立道家,戰國以后又產生了神仙家,秦漢時期在道家和神仙家的基礎上,吸收陰陽家、墨家、儒家諸家思想,先后興起方仙道、黃老道,經過長期發展,到東漢,張道陵創立正一盟威道,正式形成道教。
東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遣使赴天竺求經,史稱u201c永平求法u201d,自此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由于社會動亂,人民開始廣泛尋求精神信仰,自此佛教得到大興起,但深受當時的玄學影響。由于儒家具有的包容性,加之道教、佛教吸收儒家思想以及相互的影響,形成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中國宗教信仰傳統。
中國伊斯蘭教起源于穆罕默德的叔父帶領使團出使中國,并且修建了世界最古老清真寺之一的懷圣寺。宋朝時期,中國穆斯林控制了出入口貿易,也在朝廷中逐漸有了影響力。著名的穆斯林有鄭和、帶領設計和修建汗八里(今為北京)的也黑迭兒丁等。明朝時期,早期穆斯林移民的后代在語言、姓名及習俗方面融入了中國社會,同時南京也成為了重要的伊斯蘭教學習中心。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群主要是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塔爾族、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個民族
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時間也比較早,唐代時景教傳入,到元、明,天主教傳入中國,伴隨天主教傳入的還有西方科技,這些宗教傳入中國后為適應儒家社會而本土化,到清代,因羅馬教廷禁止中國教徒祭天祀祖,雍正年間清政府禁止天主教在中國活動,1840年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大批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教,并先后在大清帝國和中華民國開辦了一些教育、醫療等事業。
漢服,即中國國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唐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紀中葉)這近4000年中,以漢族(及漢族的前身華夏族)的禮儀文化為基礎,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它民族傳統服裝的服裝體系。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以儒教圣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體現了漢族千年不變的民族特色,并通過周禮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
日本、朝鮮、越南均曾頒布法律效仿華夏的冠服制度。直到清軍入關后的1645年,多爾袞下達剃發令,要求所有人民必須剃發易服,因此在此后的數百年間漢族男子基本上改用了在原滿族服飾的基礎上經過改良后的服飾,辛亥革命后,曾有一段時間男人流行孫中山從南洋華人改制中山裝而女人則流行穿著源自滿族服飾的旗袍,現代中國人的衣著逐漸與西方國家趨同。復興漢服在近些年來也成為新一代恢復傳統的漢民族的一項運動。同時,中國各個少數民族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服飾。
中國主要節日
節日名稱
| 日期
|
---|
春節
| 農歷正月初一
|
元宵節
| 農歷正月十五
|
頭牙
| 頭牙(農歷二月初二)
|
寒食節
| 清明節前一天
|
清明節
| 節氣清明
|
端午節
| 農歷五月初五
|
七夕
| 農歷七月初七
|
中元節
| 農歷七月十五
|
中秋節
| 農歷八月十五
|
重陽節
| 農歷九月九
|
冬至
| 節氣冬至
|
臘八節
| 農歷臘月初八
|
尾牙
| 農歷臘月十六
|
祭灶
| 農歷臘月廿四
|
除夕
| 農歷十二月最后一天
|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是造酒的古國。
先秦時期出現了曲法釀酒;漢代以后發展了制曲技術;東漢引進了葡萄酒;宋代出現了藥酒;元代、明代出現從阿拉伯傳入的蒸餾法釀制的燒酒。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酒不但用于祭祀、會盟、祝捷等公務活動,還用于民間的喜喪禮儀、歡聚迎送等場合。
中國菜已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它由歷代宮廷菜、官府菜以及不同的風味的地方菜系所組成。著名的菜系有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等等。中國菜的食物大多加工成小塊宜食的尺寸,固體食物使用筷子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