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產品中很多是工業原料,其價格變動的特點,一般說來,是漲、跌幅度較大;又如果一般經濟行情有變化,它的漲、跌反應都較快。更值得注意的是,發展中國家輸出的初級產品,經常受到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國家壟斷組織的壓價,特別是有些發展中國家至今還沒有擺脫單一經濟狀況,只信賴一、二種初級產品出口,作為外匯收入的來源,那就更容易遭到壟斷低價的盤剝。所以一般說來,初級產品價格,盡管有暴漲的時候,但不用很久可能就遭到壓抑而出現暴跌。從較長遠的時間看,初級產品價格即使有所上升,但總是遠遠跟不上發達國家出口的工業品。如果主要是由發達國家輸出的初級產品(例如:某些礦產品),情況就會有改變。它們除了一般地具有原料品價格變動的特點外,還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壟斷性。
雖然世界經濟衰退趨緩,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還很多,實體經濟需求、美元匯率走勢等仍不明朗。加之投資者信心恢復的基礎較為薄弱,前期價格又上漲較快,各品種價格繼續上行阻力增大。初步判斷,后期主要初級商品價格將呈區間震蕩態勢,不排除大幅回調的可能性。預計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區間為50至75美元/桶,國際銅價為3500至5800美元/噸,國際鋁價為1400至1800美元/噸。判斷基于:
(一)商品需求未出現實質性改善。國際原油市場供大于求局面未有改觀。歐佩克認為世界原油需求在2013年之前無法恢復到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前的水平。6月份,國際能源署預計2009年每日原油需求為8330萬桶,較上年下降250萬桶。我國原油需求雖有回升勢頭,但在世界原油需求總量中占比較小。基本金屬方面,美國房地產市場尚未企穩,后期的復蘇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由于外需疲軟、政策保守和歐元升值,歐洲制造業回升乏力,將進一步拉低有色金屬的需求。上半年我國銅需求主要受電網投資、企業補充庫存和收儲支撐,下半年需求持續增長存在較大難度。此外,三季度是銅、鋁等金屬的傳統消費淡季,也對價格上升造成一定阻力。
(二)通脹預期難以支持商品價格繼續上升。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世界主要經濟體采取了十分寬松的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推高了通貨膨脹預期,催生了針對資產和大宗商品的投機。在需求層面未出現實質改善的情況下,商品價格基于預期繼續上漲可能傷害經濟復蘇勢頭,最終導致其價格回調。目前,美歐等國紛紛籌劃出臺抑制石油投機的相關政策,限制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等對商品市場的參與,維持能源等商品價格平穩運行,一旦政策得以實施,將很大程度上削弱投機對商品價格的影響力。
(三)美元大幅貶值進而推高商品價格的概率較小。目前,維持美元強勢有利于美國經濟早日走出衰退,從自身利益出發,美國需要保持世界對美元的信任。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美國政治、經濟以及軍事實力仍然是維護美元地位的有力保障。歐洲、日本衰退程度甚于美國,當前階段,持有美元仍是避險的主要手段。因此,后期美元大幅貶值概率較小,難以推動商品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