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里,我想談談我們外國商人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對未來外貿的一些想法。"2月的口罩,3月的額溫槍,4月的熔噴布,5月的頭盔,6月的自行車。."這是2020年外貿行業流行的一段話。
疫情在全球貿易中引發了“
寒流”。在困境和壓力下,中國對外貿易“低開高走”,交出了超出預期的成績單。
1月14日,海關總署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發布最新數據: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出口增長4%。
由健康生活和宅居家經濟驅動,小到體育用品、家電、集成電路;家具、電動載人汽車、機械等產品的海外銷量也在上升。
在新的一年里,我想更多地談談我們外貿商人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對未來外貿的一些想法。
如何保持利潤在我們這個行業,大中型企業中,年中外貿訂單應該不在少數。訂單暫時不用擔心,但外貿企業如何保持利潤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考驗。
前幾天一個老板在吐槽:“訂單多有什么用,沒錢賺!”但聽說他剛接到2000萬的訂單。
由于中國經濟好轉和美元短期預期走勢相對疲軟的雙層影響,21年元旦剛過,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跌破外貿企業心理防線6.5,進入6.4時代,外貿企業人心惶惶。
對外貿企業來說,
匯率升值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從口袋里溜走。特別是對于遠期訂單,客戶下的訂單越多,他們可能賺的越少,也可能虧的越多。
隨著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企業不得不采取措施來應對未來材料成本的不確定性。
囤積原材料,或者與供應商簽訂遠期采購合同,提前支付部分定金或者提前全額支付,可以保證未來訂單生產的需要,增加企業的資金成本壓力。
國際物流受到海外疫情的阻礙,增加了訂單的出口成本。面對集裝箱短缺和運費飆升,一些企業不得不支付一些額外的集裝箱吊裝費用和運輸費用,以便及時交貨并提前收回款項。
疫情的結果是,一些員工留在家鄉就業,停止工作。勞動力短缺
導致企業勞動力成本增加。我問老板:“不是有退稅嗎?”
但有人告訴我:“退稅基本是13個點,但現在只能退材料,利潤必須要征稅。所以最多只能按訂單金額的7-80%退款,加上開票費用,實際只有3個點。”
給客戶提價,一定程度上會損失一些不可接受的客戶。受疫情影響,國外客戶也面臨物流成本高等困難。
所以,即使要漲價,也只能象征性地漲價,以保持與客戶的長期合作。
利潤要恢復正常,就要等到全球疫情緩解或結束,所有成本趨于穩定。在此之前,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滿足客戶的供貨需求,保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21年的外貿設想1.在疫情影響下,住宅經濟產品出口至少在上半年,可能在全年都將保持增長。這主要考慮了全球疫苗接種所需的溫度和時間。海外企業起步仍面臨困難。以前轉移到中國的海外訂單必須留在中國生產。
2.跨境電子商務仍將是一個熱點。麥肯錫調查發現,美國電子商務三個月的發展速度相當于過去十年的總和。四分之三的消費者嘗試過網上購物。近70%的人計劃繼續網上購物,在實體店提貨。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20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辦理進出口清單通關24.5億票,同比增長63.3%。在中國,跨境B2B已經成為政府支持的重點。早在2016年,商務部部長助理張繼就對媒體表示,跨境電子商務應以發展B2B(企業對企業)為重點,這符合中國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有利于降低監管成本,提高通關效率。疫情進一步推動跨境B2B大幅增長。因為海外客戶不能來中國,所以很多海外購買都轉移到了網上。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和RCEP協定的簽署將加速這一趨勢。
3.線上+線下的外貿營銷模式會更受歡迎,更容易被企業接受。2021年,傳統外貿展會能否如期舉行,能否與客戶互訪,取決于國內外疫情的未來發展,目前存在不確定性。開放B2B平臺,或者說B2C平臺,投資搜索引擎、海關數據、企業黃頁,拓展社交營銷等新的外貿方式,為很多外貿企業或者外貿SOHO在新的一年期待外貿業績增添了一些新的可能。習慣了傳統外貿方式的企業,在開始做電子商務時,會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優秀跨境運營人才的培養、資金的選擇等。但我相信以企業優秀的平臺所創造的條件,應該不難發展。
最后疫情對我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展望2021年的外貿前景,我覺得會比2020年更好。更重要的是,從疫情中走出來后,我們變得更加強大,更加自信!
本文系轉載原作者:阿信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