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外貿人必備的整體銷售規劃,內容主要分為以下10個部分:
第一部分.市場調查:國外/國內行業調研第一個是市場調研。在做任何一個行業之前,這一步都是必須的。國外現在比較好賣的是什么,國外賣的好的,但是沒有中國人去生產的又是什么產品,國內的同行他們現在賣什么價位,有什么服務,這個也需要一個基礎調研。
這個調研的內容不單是他們的單價服務,還有他們的客戶支持、政策,還有產品的一個趨勢。比如商務談判的問題排第一位的就是“為什么你們家的產品這么貴”,如果你把他問國外的買家、香港與臺灣的貿易行、中國的大中小企業的答案統計回來之后,自己去分析在做一個比他們更合理的答案。
第二部分.優勢:產品企業行業的差異做市場調研之外呢,然后再去看看自己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到底在哪里?這個答案往往大部分業務員說不出來,但是老板可以說出來,往往這就是采購買手他們需要一個理由。所以業務員的第一關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產品和企業的賣點在哪里。
第三部分.定位:確立目標市場及客戶群體確定好自己的一個目標市場和目標的客戶群,包括了解自己的認證、生產能力以及能夠做到什么樣的一個客戶的質量。通過這市場調研還有分析產品優勢,再去找自己精準的市場定位。
第四部分.政策:具有競爭力市場和產品政策關于營銷政策,按照以前的老套路的話我們家有這個產品,你要不要這種方式營銷,成功率低的離譜。所以我們去做市場營銷或者市場進入的策略,這個策略里面最核心最關鍵的一個板塊就是不跟你合作,客戶存在的風險和危機在哪里。往往大部分人想的就是跟我合作你可以怎么樣好。但是這個往往推動不了一個合作,因為合作最核心的就說不跟你合作會面臨的損失或者危機在哪里。
第五部分.素材:銷售工具/現場管理/網絡制作好相關的銷售工具,我們現在正常的銷售工具會包括了企業介紹、現場管理、網絡基礎鋪墊。關于企業介紹,大部分企業都是一頁紙就講完,但是正規的國外一些公司都最起碼是二三十頁。關于現場管理,大部分的國內工廠在現場管理里面的都太憨厚太老實。如果我自己做的工廠,我工廠里面所有的標示牌一定是中文和德語人,連英文都沒有。如果你是一個買家,你去到工廠里的感覺會怎么樣,是不是我工廠做德國市場會比較多,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家公司的品質不會差到哪里去。你要轉化一個客戶,還需要網絡打造。網絡也是一個最基礎的板塊,還有你公司的信息有哪些第三方取證,這個也是一個基礎的網絡鋪墊。
第六部分.技能:業務技能及工具應用訓練往往第一個技能就在于溝通方面在溝通方面,在溝通方面,不要去問,最好的方式是提供解決方案。還有工具應用,現在對一個客戶的轉化包括主動開發其實用到的工具是非常多,那包括數據庫的工具,現在可以調查很多國家,可以查到這家公司在銀行的財務數據與信用等級,還有聯系方式、社交平臺、分銷渠道、同業競爭等數據,都可以通過工具去查出來,大量的免費工具都可以實現。
第七部分.客戶量:擴充目標客戶保有量如果要擴充客戶的話,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海關數據、商業數據庫、國外展會的參展商名錄等渠道可以擴充,這個不存在有什么難度,用好工具就可以。
第八部分.市場測試:產品/策略進行實測我們怎么樣去做一個產品的市場測試?往往大部分業務員來到這個版塊的時候,即開始寫開發信。我絕對不允許做開發信因為開發信就是賣廣告,成功率是有限的。通常需要做對大公司我們要做商業計劃書,然后讓他做出一個不跟你合作的風險在哪里。比如我們現在比較常用的簡單開發信,就是請教式的開發信。他自己的看法會告訴你,他的所有看法其實就是做成他生意的核心點。
第九部分.調整:根據實測效果進行總結與調整我們做出一些總結還有調整,調整好之后做成一個標準的一種模式,做成標準模式之后呢就可以不斷的復制了。
第十部分.定案:市場運營方案/時間軸最后要做出來的就是一個我們叫做時間軸。這時間軸就是我一年在每個月份怎么開展業務,比如做日常消費品的開發美國的客戶,他們在十二月作為一個圣誕節銷售旺季。所以這個時間軸就是能夠明確了一年當中每個月我該開發哪些客戶,這也是開發客戶的一些時間軸。另外一個就是客戶在更換供應商最頻繁的時間段都是在1月2月,因為一月份他們要做一個叫做年終總結。除了這個固定時間軸之外還有一些時間軸呢,他是根據事件比如原材料漲價。然后這個時間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政治與經濟因素。